科普:VAR是如何让足球比赛变得更公平的?
虽然视频回放技术在足球这项运动中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然而在昨天晚上结束的本赛季中超联赛第28轮重庆当代力帆主场迎战上海绿地申花的较量中,这一技术却首次对被称作误判重灾区的中超赛场造成了一定影响——如果不是场外视频回放裁判的及时介入和提醒,主队球员徐洋在终场前最后一分钟的越位“绝杀”进球就会被认定为有效,而原本1-1的本分也会改变为2-1。
其实观众对现代足球引入比赛视频即时回放技术的意见也大相径庭。有些人认为这项技术早就应该在比赛中得到推广,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项技术完全就是对足球这项运动宣判了死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这项技术是如何被运用到一场足球比赛中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项技术。
有哪些判罚可以被改判?
足球比赛的立法者们已经在尽量减少视频辅助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s,下文简称VAR)对比赛流畅性的影响。意思就是在比赛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判罚可以由他们辅助完成:这套系统现在只能用于进球的判定、点球的判罚、直接红牌的出示和帮助主裁找到正确的犯规球员。
哪些人可以要求主裁对比赛的判决进行修改?
要知道,在板球或网球比赛中是没有即时申诉机制的。而足球比赛的VAR则需要经常回顾比赛中各细节的录像画面,他们经过回看和初步判定后如果认为场上主裁的判罚有误或真正值得商榷时才会在耳机中提示主裁。这时,只有场上主裁判才有权利启动场外回放技术开始进一步分析——主裁不仅在得到场外VAR的建议时可以这样做,当他认为自己的原始判罚欠妥时也可以发出这一指令。
如果经视频回放分析之后,系统显示主裁之前的判罚没有明显的错误时,那么这一原始判罚将会继续生效。前国际名哨大卫-埃勒雷现在是足球比赛视频技术应用规则策划委员会的一员。他曾在一次发布会上提到过,实施这项技术的初衷并不是让比赛中每次判罚都能100%准确,取而代之的是试图尽量减少那些偶尔发生并对比赛局势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误判,例如2009年法国队亨利的明显手球助攻绝杀以及球王马拉多纳瞒天过海的上帝之手进球等。
VAR们可以看到哪些比赛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VAR的工作地点在哪里:他们可能会在当场比赛场馆的某个房间内,也可能在某辆停在球场外的电视转播车中,或者对于某些国家的联赛来说,他们也会在该国足联提供的中央指挥中心里远程协助当职主裁进行关键判罚。在这项技术的试用阶段中,VAR必须是现任或前任顶级足球规则专员。这名VAR将会拥有自己的助理,当VAR在接到主裁指令进行录像回放分析时,他的助理就需要持续关注场上正在发生的各种细节并做好记录。
为了配合VAR在场外的工作,我们还需要一名比赛录像回放操作员,这名操作员主要负责为VAR在视频回放中找到需要重新分析的争议性关键画面或片段。他将拥有相对独立的权限来控制比赛画面和片段的回放,这就意味着录像回放操作员除了要实时接收电视直播信号之外,还要获取到比赛球场所有摄像机位从各方位、各角度捕捉到的其他影像资源。国际足协理事会(IFAB)同时还建议不应将慢动作回放用于激烈铲球动作的判决中,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夸大动作的严重性。
由谁来最终做出决定?
在一场比赛中,主裁判将有权示意启动场外视频回放技术来协助自己的判罚,这种视频回放往往会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上情况。首先是客观事实的认定:例如用来分辨犯规发生在禁区内还是禁区外、又或者是进攻队员是否越位等,这种情况下VAR就可以自己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认定,然后将结果反馈给主裁。其次是那些相对更为主观的判罚:例如对犯规队员是否应该被直接出示红牌罚下,这种情况下场上的主裁判会对整场比赛的走向和犯规球员的意图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确定判罚的准确性,他就可以选择自己走到场边专属屏幕前对有犯规嫌疑的画面进行回看。
视频回放辅助判罚的时效性是怎样规定的?
裁判只能要求将视频回放定格到进攻开始阶段产生异议的时间点。因此,如果因为场上裁判错误的判罚将一个界外球权判给了错误的一方后,这一方通过此次界外球机会组织起了一次进攻并打入一粒进球时,主裁就无权要求回看之前的界外球判罚,进而也就无法对进球的结果进行改判了。但如果进攻球队通过犯规手段赢得了球权然后制造了进球的话,这时裁判就完全可以要求回放分析之前的犯规得球片段或画面来对进球结果做出取消的决定。相关规定同时还提到:视频回放分析只能在比赛重新回归正常秩序之前发生才有效,这也让一部分“资深”球员觉得有机可乘。他们完全可以在侥幸逃脱场上主裁的点球或红牌判罚之后快速发出皮球,尽快重启比赛来试图打断裁判的回放指令。
如果球还在场上继续运行时,裁判们该怎么办?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争议性判罚都会造成死球的情况。在这种时候,主裁判会等球运行到一个中立区域时吹停比赛;对,就像有球员在场内严重受伤或者45分钟半场比赛踢完时样。如果根据视频回放技术显示主裁的原始判决仍然有效,那么主裁判则可以通过坠球的方式继续比赛。这样一来,等到该技术广泛普及之后可能大家就会更加频繁地看到这种情形了,而比赛的流畅性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如何处理从严重误判中得利一方凭借该误判在球场的另一端取得的进球?
这种情况只有在极少数时候会发生,按埃勒雷的话来说,这绝对是让比赛当值主裁判觉得倍感棘手的“噩梦剧本”。我们用昨晚的比赛举例来说:“假设一名力帆队球员在申花队禁区内被犯规放倒,而场上的裁判们都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隐蔽的犯规;与此同时,申花队得球后组织起一波快速反击,在场上裁判还没来得及吹停比赛求助视频回放技术之时,球就被长传到力帆禁区内,并由申花球员将此球射入力帆队的大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申花队进球后,裁判仍将有权利呼叫场外VAR的协助,如果之前申花队禁区内的犯规事实认定清楚的话,他们的进球就会被立即取消,而这个犯规所产生的点球也会被吹还给力帆队。
视频回放技术效果如何?
跟现代足球的任何一项改革一样,这项技术在公之于众后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态度迥异的争论。这套精心研发的判罚辅助机制看起来势必将会打破存在于比赛流畅性和公平性之间的平衡。该机制的设计者们最开始只认为,这种技术平均在每场比赛中最多只会被用到1到2次;如果在实际比赛中,这套系统的出镜几率要远超其设计初衷的话,那么设计者和维护人们就需要对其不断完善和调整来保证足球比赛的完整和流畅性。
其实从一方面来看,这项技术的逐渐普及肯定会对球员在比赛中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埃勒雷就认为,在今后的比赛中,想要靠夸张的“跳水”动作来赢取点球将越来越困难,而一些球员的场上暴力行为也必将难逃及时的重罚。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场上裁判的行为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在知道将会得到场外VAR的协助后,他们会不会对自己的初次判罚更加随意呢?
对于那些进攻球员来说,这项新技术绝对可以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在越位线前后毫厘之间的跑位将迅速得到更为公正的判罚。从这样看来,引进新技术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昨晚力帆“绝杀”进球的颠覆性改判其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那就是足协和电视台等机构并没有做好充足和必要的解释工作,球迷们根本没有被交代清楚这套辅助判罚体系的运行机制。在这一方面,足球比赛完全可以借鉴橄榄球运动的相关成功经验:在电视直播和现场扩音系统中即时播放场上主裁判和场外VAR的通话内容,此举可以让比赛中的二次判决更加透明,同时也给球迷们直观地展示了最终判决产生的前因后果。
类似这项新技术的相关争论其实我们都曾经历过,那就是之前的门线技术,在经过多年的良性探讨和试验后,门线技术终于被正式引入全世界各级别联赛和杯赛,以至于现在的门线技术看起来就跟越位规则一样自然。视频回放技术虽然比起前者来说要更加复杂,但我们希望它可以延续门线技术一样的发展轨迹,为足球比赛提供更多更公正的判罚。